厦门勤兴隆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美国夏威夷进口SPF南美白对虾苗 , 南非进口斑节王虾苗(金刚虾苗)
秋风起,弧菌病防治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17-10-16

秋季来临,虾塘昼夜温差大,对虾应激大,极易诱发弧菌病。


弧菌属的细菌在各类细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又以溶藻弧菌、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3种占Zui大优势,并且在自然海区的海水中也广泛存在。


弧菌是各种海洋动物普遍性的致病菌,鱼、虾、贝类从幼体到成体,不管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的都可因“弧菌病”而大量死亡。因此,对虾弧菌病是海洋水产养殖业危害量Zui严重的疾病之一。一旦该病在群体中暴发,如果不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率可达。 


(1)幼体弧菌病。育苗期弧菌病流行后会造成急性大量死亡,死亡率在3~5天可达50%~。蚤状期以后的幼体还表现为摄食差,水中残饵增多,粪便不呈条状。


患病幼体运动能力差。将幼体放在玻璃烧杯中,可见其趋光性差,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容易沉到杯底或在杯内随水的流动而缓慢转动。幼体身体弯曲、浑浊、透明度降低,在体表和附肢刚毛上常有大量污物(如残饵和粪便颗粒,各种外寄生性或外共生性生物等)附着。病虾往往伴有体色加深,有时尾节处变红,甚至出现附肢的坏死。


将幼体活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观察,可发现濒死的幼体甲壳下、体腔内有大量运动活泼的卵圆形或小杆状细菌存在。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到肝胰腺等重要组织的间隙内有大量革兰阴性的弧菌或短杆状细菌。

(2)幼虾和成虾弧菌病。一般表现为患病群体的摄食量减少,甚至不摄食,活动能力减弱,短期内出现急剧死亡的现象。病虾表现行为异常,如在池边浅水处,可发现病虾不规则或无定向性游动;或者时而在水中上下窜动,时而畏缩不动,二者交替出现Zui后沉到水底死亡。病虾体色改变,患病较轻的虾仅表现为甲壳、附肢或鳃部的表皮有黑色或褐色斑块,但更多的表现为因色素体扩大而引起的体色改变。

虾体背部体表黑色素或褐色素体扩大或色素细胞破裂,可引起体色的明显加深。患病时虾的附肢,尤其是游泳足中红色素色体扩大、色素扩散,使附肢呈橘红到深红色,并有尾扇变红现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红肢病”、“红腿病”、“红足病”。患病对虾腹部甲壳侧面的下缘出现小的白斑,白斑的大小和形状有些相似,一般在每一腹节甲壳的下缘都有。这种甲壳变白的原理还不清楚,但随后变成褐色或黑色斑块,显然是黑色素沉积所致,通常叫“黑白斑病”。个别患病虾还可有大颚和尾扇基部甲壳的条状白斑出现。  

对虾由于弧菌的感染,鳃组织发炎溃烂,鳃腔外的甲壳变得疏松并向两侧张开,由于鳃组织呈黄色,所以叫“黄鳃病”或“烂鳃病”。对虾鳃组织受到溶藻性弧菌等感染后,局部鳃组织内有大量黑色素和色素细胞沉积和增生,呈黑色,这是“黑鳃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个别患病对虾出现肌肉痉挛,多在第三腹节处呈痉挛性弯曲。严重者伴有腹部肌肉浑浊,并不断加重,直至肌肉坏死。在许多对虾养殖场曾出现过对虾“烂眼病”广泛流行的现象,经鉴定,该病是一种非01型霍乱弧菌感染所致。

二、防治方法

(1)对育苗池严格洗刷消毒,养殖池要彻底清池。纳水时应经过沉淀过滤,以减少水中细菌的数量。育苗期注意亲虾、卵和饵料的清洁卫生。养殖期注意饵料质量,科学投饵,尽可能减少残饵,要及时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尽量减少环境对虾体产生的压力和各种刺激,适当控制对虾密度,避免外伤,防止缺氧和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及其他污染物对对虾造成危害。


定期用中药活性碘消毒,育苗期和越冬期可将中药活性碘拌入增氧底改王呈半干状态时全池干撒,全方位立体消毒。另外中央排污管至排污井中的污水,在消毒后1个小时左右,排污至少1分钟,把污水排掉。


(2)各期幼体发生弧菌病流行时,应在放苗前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对虾苗进行浸泡杜绝虾苗或打苗水体可能存在弧菌的进入池塘,早期拌料投喂防止弧菌的侵入,在暴雨或天气骤变前后把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拌入增氧底改王全池干撒,防止弧菌的爆发;


定期使用5~7天,因为蛭弧菌只对病原菌有裂解作用,对芽孢杆菌、乳酸菌、光合细菌、酵母等水产益生菌无裂解作用,所以当水体的病原菌没有或很少时,它会很快死亡,因此,在不确定有弧菌等病原菌时,定期使用。


(3)对虾养殖主要是采用大面积池养方式,所以对弧菌病的大范围流行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可在发病到来之前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拌料内服先把肠内弧菌清除;,以控制体内的细菌数量,努力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投喂优质饵料,保证对虾有充足的营养。积极改善养殖环境,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鑫EM菌+浓缩鑫卫士活化后全池泼洒。

展开全文
其他新闻